最近國際間熱門的新聞之一,莫過於北歐向來平靜的挪威發生了駭人聽聞的瘋狂殺人案,造成76人死亡(曾經一度傳出死亡92人,後下修為上數)。該案主嫌布雷維克認為,多元文化主義和穆斯林移民帶來威脅,犯案動機是希望藉此為挪威帶來一場社會革命。布雷維克自視為聖戰的行動,是歐洲近年因全球化而興起之右翼極端主義的典型作為。

 原本這樁瘋狂殺人案與台灣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,然而因為主嫌布雷維克讚賞「台灣是一個成功的民族國家,拒絕外來多元文化,是保守派運動的楷模,恪遵族群血統純正的原則。」使得台灣在布雷維克有限的認識下,被無端地被捲入此場風暴之中。

 被外國人士稱讚,原本有助於提昇台灣的國際形象,可是布雷維克的恭維,卻令人有不寒而慄的感受。原來台灣的外在形象是「拒絕外來多元文化,恪遵族群血統純正。」遠在北歐挪威的右翼人士,生平未曾來過台灣,卻對台灣有此種印象,恐怕是拜國際媒體宣傳之賜。可是國際媒體為何會報導台灣的此種外在形象呢?

 這難道不是因為有某些政治人物動不動就指責某某黨是外來政權,刻意強調誰是台灣人有關嗎?面對有人以台語說「以後就沒有總統選舉,因為馬英九會將台灣整個送給中共」,不是只有面露尷尬表情就算了,而是要當面指正:不應鼓勵仇恨,更不該妖魔化主張不同的人士。

 若是台灣有少數人,受到族群政治動員的影響,而採取類似布雷維克的瘋狂行徑,後果還真是令人不堪設想。布雷維克的恭維,其實是一面鏡子,反映了台灣部分的形象,雖然不免有些扭曲,但卻值得每一位愛台灣的人深思,到底要別人認識台灣什麼?

【中央網路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tne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